幾個月前,卡內基梅隆大學(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)的一組研究人員利用3D打印技術,創(chuàng)建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自折疊3D對象。如今,這項技術背后的研究人員又研制出了一種紙質機器人,這種機器人由導電3D打印材料和紙張制成,當電流施加時,這種紙可以折疊并展開。
由紙和3D打印執(zhí)行器制成的機器人抓取器
“我們正在重新發(fā)明這種非常古老的材料,”人類計算機交互研究所(HCII)助理教授,變形物質實驗室主任姚立林說,她與她的團隊一起開發(fā)了這種方法。“驅動真正將紙張變成了另一種媒介,一種兼具藝術和實用功能的媒介。”
訣竅是3D打印材料polylactide,一種具有形狀記憶行為的熱塑性塑料。這與攜帶電流的石墨烯結合,制成3D打印的“墨水”。
為了制造紙質機器人,研究人員采用了FDM3D打印機,并在普通紙上作為執(zhí)行器3D打印了0.5mm的導電油墨層。然后他們在160華氏度的烤箱中加熱。一旦從烘箱中取出,將紙張彎曲或折疊成所需形狀并使其冷卻,這將是紙張的默認形狀。然后將電引線連接到致動器上,并且操作者使用電流加熱致動器,使熱塑性塑料膨脹并因此使紙張變直。刪除電流后,紙張將自動返回其默認形狀。
“大多數(shù)機器人-甚至那些用紙制成的機器人-都需要外部電機,”CMU制造期貨計劃研究員王冠云說。“我們不這樣做,這創(chuàng)造了新的機會,不僅僅是機器人技術,還包括互動藝術、娛樂和家庭應用。”
由卡內基梅隆大學人機交互研究所開發(fā)的紙張驅動技術,由普通紙制成的人造含羞草葉子對人體觸摸有反應
為了展示藝術潛力,今年6月,中國杭州浙江大學的一場研討會上,50多名學生利用紙張驅動技術創(chuàng)作了精美的彈出式書籍,其中包括對梵高的《星空》(Starry Night)和《向日葵》(Sunflowers)等著名藝術品的詮釋。
姚說,研究人員正在改進這種方法,改變打印速度或熱塑性塑料線的寬度,以實現(xiàn)不同的折疊或彎曲效果。據(jù)報道,他們還開發(fā)了可以控制紙張執(zhí)行器的打印觸摸傳感器,手指滑動傳感器和彎曲角度檢測器的方法。
姚和她的團隊希望通過使用更導熱的紙張和開發(fā)用于執(zhí)行機構的打印絲來加速執(zhí)行。用于紙張的相同驅動器也可用于塑料和織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