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,也是在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特色的一種打擊樂器,不同類型的鼓,代表的意義也大有不同,在古代鼓最早由來是通訊工具,后來慢慢演變成了一種樂器,而最廣為人知的民族鼓類樂器非堂鼓莫屬,在這里,我們來一起認識堂鼓和花盆鼓、對比他們的區(qū)別吧!
堂鼓
樂器簡介
堂鼓,又叫做同鼓、戰(zhàn)鼓,清代則叫它杖鼓。鼓框是木頭作的,兩面蒙上皮革,F(xiàn)代堂鼓一般有三種規(guī)格,鼓面直徑分別為22、25、32公分,鼓高都是33公分,前兩種小堂鼓發(fā)音高亮,后一種堂鼓音色寬厚。演奏時,將鼓放在木架上,用木頭作的雙槌敲擊。舊時官府會在公堂設置堂鼓。
大堂鼓
堂鼓除了大堂鼓還有小堂鼓,音色高亮的小堂鼓在民打演奏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哦!
音色特點
堂鼓鼓面較大,從鼓心到鼓邊可以發(fā)出不同的音高,音色都不一樣,一般是鼓心的音比較低,鼓邊的音比較高。經(jīng)由通過敲擊鼓邊、鼓心和控制敲擊的力量,可以獲得大幅度的音量和音色對比,也能演奏出復雜的花點,對情緒及氣氛的渲染有較大的作用,是現(xiàn)代民間器樂合奏及戲曲音樂中常用的一種打擊樂器。大堂鼓鼓面直徑在一尺半以上,音色低沉厚實,常扮演激勵人心、振奮士氣的角色,冬冬的鼓聲常讓人熱血沸騰。
發(fā)展
自我們祖先發(fā)明了鼓后,古往今來衍生的形制不下數(shù)十種。古代,大鼓多用于報時、祭祀、儀仗或軍事。現(xiàn)常見的堂鼓近似圓筒形,木制,兩端蒙牛皮或豬皮。因地方性音樂的樂種或劇種之不同,除有大小之分別外,實際上在尺寸的比例上亦有所不同。堂鼓主要形制有大小兩種。現(xiàn)今的民打演奏中,堂鼓仍被作為最主要的樂器之一,其地位可想而知。因此,在長期的歷史發(fā)展中,也誕生了許許多多經(jīng)典的堂鼓曲目,如《鼓威》、《鼓詩》等。而作為極具中國特色的打擊樂器,堂鼓也常常出現(xiàn)在各種大型的表演場合。
2019年5月15日在北京鳥巢舉辦的亞洲文化嘉年華中,中日韓三國團隊合作演奏《鼓舞飛揚 百舸競渡》,其中中國打擊團隊主要使用的便是大、小堂鼓。
現(xiàn)場甚至出現(xiàn)了科技感十足的機械手臂和堂鼓的新結合!
花盆鼓
樂器簡介
花盆鼓,大堂鼓的一種,又名南堂鼓,因鼓面大、鼓底小、形似花盆、俗稱花盆鼓。由堂鼓演變而來,也稱"南堂鼓"。由于外形似缸,還有"缸鼓"之名。兩面蒙以牛皮。
花盆鼓
花盆鼓由堂鼓演變,也是堂鼓一種。
音色特點
演奏時架于木架上,以鼓棒槌擊發(fā)聲,聲音較堂鼓低沉雄壯,比堂鼓柔和,并可奏出不同的音調(diào)。用于戰(zhàn)爭場面,能加重氣氛;有時也用于京劇旦角唱反二黃的伴奏上(輕打);亦用于曲牌伴奏如[夜深沉]中;為《擊鼓罵曹》和《戰(zhàn)金山》等劇中的專用鼓。
發(fā)展
花盆鼓在民族打擊樂器中也是經(jīng)常使用的一種,使用也較廣泛。在歷史演變過程中,許多地方戲曲會采用花盆鼓為戲劇配樂,如今,在廣州粵劇博物館內(nèi)便有展出粵劇常用配樂樂器,其中就有花盆鼓。